55岁的余振诣是上海某大学英语系教授,妻子在中学当老师,儿子在外地读研,马上就毕业了。余教授与妻子的月收入共计1.5万元。他们住在余教授学校的家属楼里,前年买了一部价值30万元的小轿车,另外还有可支配资产共计50余万元。
余教授一家的收入非常稳定,而且现在也没有什么大的开销,考虑到退休后的养老问题,余教授准备购买一些养老保险,然后剩下的钱购买基金。
余教授考虑到退休后要预防重大意外和严重疾病带来的损失,所以为全家购买了人身意外险、重大疾病等健康类保险,年保费大约为4000 ~5000元。
这样,余教授准备拿出40万元买基金,剩下的存款作为应急准备金。资金都预算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考虑购买什么种类的基金了。
因为余教授购买基金是为了今后养老做些准备,所以他不想买高风险的基金,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和长期稳定增值。
因此,对于别人推荐的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产品余教授并没有考虑购买,而对于一些需长期投资的低风险基金来说,回报率又太低,想用自己那几十万块钱“吃息”恐怕不太可能。考虑到现在基金赎回和转换都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等费用,余教授并没有盲目购买基金,他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家庭状况的基金。
后来,余教授在别人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系列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中低风险、收益稳定、组合灵活就是系列基金的特点。系列基金包含了一个个的子基金,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系列基金又被称为“伞形基金”。余教授只需要与基金管理公司签订一份伞型基金契约,就可以在基金内部所设计的各个子基金之间进行自由选择与组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收益,而且风险比较小。
如今,余教授已经在自己购买的伞形基金下进行了两次不同子基金之间的转换,费用低廉,还很方便。余教授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开始向学校其他的老师、教授推荐这种“伞形基金”。
他说,“伞形基金”能够为他们退休后的老年生活支起一把无形的伞,对于同自己一样步入中老年的知识分子,确实可以考虑购买。
案例分析:用成功婚姻的原则来投资基金
案例点评
中老年的家庭理财关键是要减小风险,而系列基金对于像余教授这样的家庭是个不错的选择。系列基金在早期曾被广泛称为“伞型基金”所谓“伞型基金”,是从基金的组织结构方面来加以形容的,它就像一把撑开的雨伞,伞把儿就是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的基金契约,而伞面上的一条条“龙骨”就是这份契约下面所包含的一个个子基金。
换句话说,投资者只需要与基金管理公司签订一份伞型基金契约,就可以在基金内部所设计的各个子基金之间进行自由选择与组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而且风险比较小。
余振诣教授从自己的理财目的出发,选择伞型基金是十分明智的。他的家庭基本已经成熟,现金流入量比较大,可以应付一般日常支付,不需要太多的银行存款,所以银行存款保持在10万元作为可支配资产以防不时之需,余下40万元资金可以用于投资基金,以达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需要。
在众多金融产品中,余教授决定购买系列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即将进入退休阶段,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选择中低风险、收益稳定、组合灵活的系列基金是比较合适、稳妥的。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在老年有充足的资金使用。
可见,对于中老年知识分子家庭而言,购买系列基金确实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它就像是为像余教授这样的家庭撑起的一把伞,学会利用这把伞,将会使养老经费多一份来源与保障。
相关链接
系列基金主要包括债券型、股票型及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风险非常小,变现能力强,预期收益率一般在4%~6%,可以作为大额支付的一种准备;股票型基金风险中等,收益稳定,预期收益率比债券型的要高,进行长期投资可以实现资产稳定增值,但是变现能力较弱。
平衡型基金是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组合,风险和收益都介于两者之间。
系列基金的特点是:
1.基金品种多样性。相对于单一基金而言,系列基金通常都包含数量从数只到数十只乃至上百只的基金,这些基金在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方面各不相同。
2.各基金之间的相互独立性。除了隶属于一个相同的总契约和总体框架及不同基金间可以进行方便的转换之外,各基金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
3.各基金之间方便的可转换性。同一系列基金的投资者可以在该系列基金下的不同基金之间进行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甚至免费的转换。
理财提醒
基金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并不冲突,在行情调整,或是投资人有大笔收入时(如储蓄到期、奖金等)可根据市场情况,做基金的单笔投入。
而定期定额则是将日常收入的一部分定期投资基金,达到长期投资,强制储蓄的效果。当投资人的日常收入有提高的时候,也可将每月定投的金额调高。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22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