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大势:判断中国沪深A股年内波动的周期规律
中国沪深A股跨年度的周期,笔者从《股票投资要义》一书中了解;由于农历和公历以及节气的差异(比如按照天干地支纪年,一年的开始是从“立春”计算的,按照公历,则是从每年的1月1日计算的),这种跨年度的周期规律只能用于大趋势的判断,是定性分析,不是定量分析,不能确定行情的拐点。
中国沪深A股年度之内的周期循环规律:地量、放量或暴跌、突破、盘升、飞涨、暴跌、震荡、轮跌、地量。中国沪深A股年度之间的周期循环规律。这个周期循环规律也是一个定性分析,但是定性非常准确,经过一轮又一轮,平均每年2~3轮,25年的中国沪深A股交易历史验证,相当于75个轮回。在这个年度定性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分析,找准行情的拐点、起涨点、清仓点就是比较容易的事了。
下面以“地量”为起点分析一轮行情的轮回脉络;同时找出历史上所有以“地量”为起点的一轮行情。“地量定义”:因为缩量一般都是一轮大跌之后产生的,所以缩量要跟前期的最高点成交峰值比较,缩量的数值定义是,缩到前期最高点成交额的1/3以下。
理论上缩得越狠,涨幅越大,如果成交额只缩到一半左右,最多出现反弹行情。2015年9月底,中国沪深A股市成交额已经缩到1500亿元,而年初在5000点高位时中国沪市A股成交量是13000多亿元,几乎缩到了1/10 的水平,股市于是开始孕育一波比较可观的行情。
我以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上证指数周K线图来说明这个年内的波段,大家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此一轮行情完全符合这个规律,2014年 6月地量见底,随后行情经过放量、突破、盘升,过完春节开始飞涨,然后就是暴跌,2015年6月开始的股灾,随后震荡了一个多月,到8月18日开始轮跌,形成第二次股灾,然后又到2015年9月底地量见底。
分时卖点——尾盘打压股价时的卖点技巧
数学里有三个点决定一个平面,三条直线决定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系统科学里有一个被验证的道理:三个毫不相干的因素指向同一个事件时,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将会非常大。
如果我们能找到三个毫不相干的因素,共同指向某一只股票要涨, 涨的概率就非常大了,基本可以确定了。难点在于股票的问题都是互相关联的,彼此都是相关的,相互解释,说到底是一个因素,可靠性就大幅降低了。比如均线发生了金叉,同时KDJ也发生了金叉,两者的计算依据都是股价,那么就是高度相关的,就不能算是独立因素。
上文介绍的利用天干地支判断股市的大趋势,可以说和股市里的任何东西都不相关。而这套年内波动规律“地量、放量或暴跌、突破、盘升、飞涨、暴跌、震荡、轮跌、地量”是一种规律性的总结,是抽象的逻辑。那么如果我再利用具象的技术分析来确立,三者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时,是否就能决定一波 行情的方向和到来时点呢?
我们一起来验证。
2014年6月,2014年是甲午年,食神生财,股市必然见底上涨,就是不知道具体哪一月、哪一周、哪一天开始涨了。2014年6月,股市的成交量已经严重菱缩,比2013年的高点成交量萎缩了一半多,并且成交量绝对值很低,最低时中国沪深A市成交额不到600亿元。我们有理由认为股市见底为时不远了。
如果这时看不出来,那么7月周KDJ、周MACD同时金叉见底,8月月KDJ金叉成功、月MACD形成底背离,一买确认,无论如何都可以判断股市将会有一波至少周线级别、至多月线级别的大行情了。
技术分析已经蕴含了一切,包括基本面、数据、财经资讯、政策,且都已经被价格走势消化掉了。那么只有“天干地支趋势判断”、“年内周期轮回波动规律”、“技术分析” 三个毫不相干的因素才能共同决定股市的方向。
有人问我用“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三个方面共振,可否确定股市的方向或者一个股票的方向?对不起,不能,走势已经包含了所有信息,我们所有能掌握的甚至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包含在价格走势里(比如某只股票突然连拉涨停,大家都不知怎么回事,过两天公告利好),走势已经包含了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的所有信息,才能相互印证、相互解释、相互证明。更别说技术分析之内的那些“均线、K线、指标”了。
那有人会问除了您说的这三方面,还有哪些是独立的事件,毫无相关性的事件。我举几个例子,但是我没研究过它们的规律,或者说这些规律没有被严格验证过。比如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开户人数,活跃账户数(特别是分组活跃账户数,比如1000万市值以上,100 万~1000万市值),这些数据是有意义的,可以独立参考。还有就是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和减持的行为、频率,这个也是有意义的。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22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