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识期货
期货,在英文中称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变而来的,指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交收实货。
2、期货交易的由来
说起期货交易,不能不说一–下现货交易,什么是现货交易呢?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注意这不仅仅指当时钱货易位、货款两清的情况。即现货交易不仅包括物物交换、即期交易(钱货两清),还包括远期交易。
一般来说,现货远期交易就是签订现货合同的交易。现货合同作为种协议,明确规定了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双方交易商品的品质、数量、价格和交货日期等。
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中西部的谷物汇集于此,再从这里运往东部消费区。由于粮食生产特有的季节性,加之当时仓库不足、交通不便,粮食供求矛盾异常突出。
每年的谷物收获季节,谷物在短期内集中上市,供给量大大超过当地市场需求。但恶劣的交通状况使大量谷物不能及时疏散到东部地区,加之仓储设施严重不足,粮食经销商无法采取先大量购入再见机出售的做法,所以价格一跌再跌、无人问津,致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可是到了来年春季,因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消费者又深受其害。
粮食经销商率先行动起来,他们在交通要道旁边设立仓库,在收获季节从农场主手中收购粮食,来年再发往外地,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
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是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
二是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
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即在购入谷物后立即跋涉到芝加哥与粮食加工商、销售商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以事先确定销售价格,进而确保利润。并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
“房奴”家庭如何通过理财享受幸福生活?
一些非粮食经销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以从中赢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经销商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价款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芝加哥的82位商人在当地的-一个面粉仓库发起组建了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其实,当初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并非是一个市场,只是一家为促进芝加哥工商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商会组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发展初期主要是改进运输和储存条件,同时为会员提供价格信息等服务,以促成买卖双方达成交易。
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才引进了远期合同。当时粮食运输很不可靠,轮船航班也不定期,从美国东部或欧洲传来的供求消息要很长时间才能传到芝加哥,价格波动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利用远期合同保护他们的利益,避免运粮到芝加哥时因价格下跌或需求不足等原因而造成损失。
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可以利用远期合同减少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加工费用上涨的风险,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但是这种远期交易方式在随后的交易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如商品品质、等级、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都是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达成的,当交易双方或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要转让已签的合同非常困难。
另外,远期交易最终能否履约主要依赖于对方的信誉,而对对方信誉状况做全面细致的调查,费时费力、成本较高、难以进行,使得交易中的风险增大。
针对上述情况,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865年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向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的诞生。
随后在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更加促进了投机者的加入,从而使期货市场流动性加大。1883年,成立了结算协会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会员提供对冲工具,但结算协会在当时还算不上规范严密的组织。
直到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CBOT)成立以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现代意义上的结算机构已具雏形。
现代结算所的成立,使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正式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由此来看,现代期货交易的由来和现代期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22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