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比如盘整、趋势等,但都与之前的文章毫无关系。因为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对不同的概念只能用相同的名词表述,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一回事。均线构成的操作系统是单独的,与这篇所说的的中枢系统有本质上的不同,请各位注意。
再次重申,关于盘整、趋势、走势类型,在均线构成的操作系统与由中枢构成的操作系统中,含义是不同的,千万不要混淆。在均线系统中,盘整、上涨、下跌都是图形特征,在图中是盘整的就叫盘整,看起来是上涨的就是上涨,图中呈现下跌的就是下跌,上涨和下跌都是走势形态的分类。
在本篇文章开始的中枢系统中,盘整与下跌是有严格定义的,有些在图中看起来是上涨的走势,根据本章的内容有可能会被定义为盘整。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表述,仔细区分应该不难辨别。
在缠论原文中,用数学公式的形式来定义走势中枢的区间当然是最精确的,但很多数学不太好的要理解这种抽象的公式比较困难,所以笔者尽量说得通俗一点。
第一,走势中枢是有级别的,按惯用的级别系统,分别有1分钟以下、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级别中枢。
第二,某级别的走势中枢,至少由次级别连续三段完成的走势类型重叠而成,中枢区间就是三段完成的走势类型的价格重叠区间。
第三,根据走势必完美,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必然由次级别三段完成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
第四,在任意走势类型中,走势类型的级别由走势中枢的级别确定。从第二和第三可以得出:走势必完美基本等同于任意级别的任意走势类型一定能形成该级别中枢。
第一点中的级别问题应该不难理解,难的是如何划分级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理解第二点中的“三段”“连续的”“完成的”“次级别走势类型”“价格重叠区间”“中枢区间”五个关键词。
三段:上一篇中阐述过,就是次级别三段走势的连接,这里排除上涨加上涨的连接方式,因为同向走势的连接还是一个走势类型。
连续的:这更好理解,第一段结束跟着第二段,第二段结束跟着第三段,其间不能断开,隔一个计算。
什么是政策选股法?(含真实案例)
完成的次级别走势类型:任意级别的走势类型都必须在次级别上形成三段完成走势类型的连接才能完成,这是走势必完美。这里从纯理论的角度来看,存在循环定义的问题。
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前面一篇中说的用均线是否黏合、交叉、缠绕来判断完成的走势类型。显然,一段下跌走势,长短均线一直保持向下没有什么波动的,一定是次级别或者次级别以下级别走势类型,只有出现波动并形成该级别中枢,才能称为本级别走势类型。
精细地分析某级别中枢,需要次级别三段完成的走势类型,这次级别的三段走势类型的任意一段要完成,又要下一级次级别三段走势类型。这样递归下来,一定会遇到最低级别走势类型如何定义的问题,这个难题可以通过对操作级别的定义来解决。
当确定操作级别以后,比如在操作系统中按30分钟级别操作,那么在30分钟操作级别的视角下,就可以规定次级别也就是5分钟级别走势为最低级别。一般的软件都可以看到1分钟K线图,但在30分钟级别的操作系统中是不看的,如果按5分钟来定义操作级别,就需要把1分钟作为最低级别处理。
在30分钟操作级别的前提下,也就相当于默认软件最低只能显示5分钟K线图。在5分钟K线走势图中,将连续三根K线横盘的区域作为次级别走势中枢处理,其实也就是把每一根5分钟K线作为5分钟的次级别的次级别处理。
图2-1为了简单示意,忽略了上下影线,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对结果并没有影响。左边从第六根K线开始盘整,连续三根K线构成次级别中枢后,突破中枢上涨。
右边是九根K线重叠的情况,这种情况因为每三根K线构成次级别中枢,三个次级别中枢就构成高一级别的中枢,所以是本级别的中枢,走势为本级别的走势类型。
对于左边的图,如果你已经对之前的文章中,由均线构成的操作系统熟悉的话,就应该知道,这是次级别以下级别上涨+盘整+上涨的走势类型连接。应用中,对于盘整区域左边的上涨、盘整区域、盘整区域右边的上涨,一律定义为次次级别走势类型。
这样,由三段次次级别走势类型连接而成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就形成了,根据中枢的定义,中间重叠部分为次级别中枢。
次级别走势类型定义后,就可以在图中找到任意级别走势类型的中枢区域。而因为走势必完美,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一定能形成至少一个该级别中枢。
至此,就可以对盘整与趋势进行精确定义,其中趋势分为涨与下跌。
盘整:只有一个中枢的走势类型,称为该中枢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
趋势:依次顺向形成两个互不重叠的同级别中枢的走势类型,称为该中枢级别的趋势走势类型,两个中枢依次向下就是下跌趋势,反之就是上涨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22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