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定义操作级别,设操作级别为日线。
根据第一买点操作系统的要求,寻找在日线图中能够清晰划分出下跌+横盘+下跌的下跌走势类型,如图1-16所示:
该股日线图中,自向下箭头处结束上涨中的5日、10日均线通道,并于第二天形成死叉,随后展开下跌。在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三段走势,前三根阴线构成下跌,随后盘整使5日、10日均线再次交叉,然后再次下跌。根据走势必完美,第三段下跌完成后,该下跌走势可以随时结束。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段下跌过程中,均线之间的面积明显缩小,同时MACD绿柱子在股价创新低的同时并没有创新低,形成疑似第一买点的形态。这时,就可以开始重点关注。
分别考察60分钟与30分钟图形,如图1-17所示:
在该段走势的30分钟图中,可以清晰地划分出三段走势,分别是图中的1—2、2—5、5—6,其中1—2构成30分钟的下跌走势,2—5构成30分钟的盘整走势,5—6构成30分钟的下跌走势。
在30分钟与60分钟图中,无论是从均线还是MACD 黄白线、红绿柱高度、红绿柱面积,都可以明显地看出5—6相对于1—2段背驰。考察5—6段内部,同样由三段走势构成,其中第三段与第一段下跌形成背驰。这时就可以确定,5—6段下跌的低点将出现这段日线下跌走势类型的第一买点。
对于买点精确位置的考量,还可以通过分解5—6段的次级别结构而得。在图1–18的 30分钟走势图中,可以明显看出5—6段的第三段下跌有着次级别的三段结构,考察如图1-18、1-19所示:
这样,从日线到30分钟,再到5分钟,完美地诠释了走势必完美这第一原理。在5分钟走势图中,30分钟上5—6段下跌的第二段下跌,显然是5分钟下跌走势形态,并在盘整之后的下跌中出现5分钟下跌走势类型的第一买点。
这样就可以通过走势的不断分解,得到一个尽量小的区间,从中发现买点。
在这段日线下跌走势中,第一买点最终可以精确地定位在7.44附近,买进后持有等待。根据走势必完美,后续走势的变化只有两种:一是日线的上涨,二是日线的盘整。无论是上涨还是盘整,都需要30分钟图中三段走势连接,也就是说,后续的走势至少有一次均线的靠近、黏合、交叉。现在需要考察的就是第一段上涨的高点是否能突破30分钟图中的“4”点价位。(如图1-20所示)
在日线图中,由于截至最后一根十字星K线,均线还没有交叉,而根据走势必完美,后续走势的均线一定会至少靠近一次后再上涨才能结束,所以从向上箭头处到十字星,一定是次级别或者次级别以下级别走势类型。在图1 -20 30 分钟后续走势中,6—9走势,就是日线上从向上箭头处到最后一根K线的内部结构。
盘中出现分时线突破、跌破分时均线;此时的股价必受影响!
考察30分钟走势图,6—7构成次级别上涨、7—8构成次级别盘整,8—9构成次级别上涨,至此第一段30分钟走势类型可以随时完美,而完美的依据之一,就是8—9是否对6—7构成背驰。
这一点在从8开始的 MACD红柱子缩短开始,通过均线之间的面积比、MACD绿柱子伸长高度比、MACD绿柱子形成面积比都可以清晰分辨,于是第一段30分钟走势结束。
走势中,这段30分钟上涨的最后,9的价位在4之上,也就是第一买点后最弱的情况被排除。那么在9这个第一卖点价位卖出后,继续关注并等待30分钟级别的第二段走势类型。这第二段走势类型只有两种,要么是盘整,要么是下跌。
从9到10,完成了第二段30分钟走势,从图1-22中看是下跌,并且均线两次交叉,构成次级别盘整,同时在10的位置构成9—10的第一买点。根据走势必完美,后面一定还有一次上涨,所以在9—10的第一买点再次介入。后续走势如图1-23所示。
从10开始,展开30分钟的第三段上涨,截至最后一根K线,图中形成两次横盘,构成5分钟级别的上涨+盘整+上涨+盘整+上涨走势类型的连接。为什么会有第二次横盘?因为在图中,第二次上涨相比第一次上涨并没有背驰,也就是该走势类型没有结束,所以在第二段上涨的次级别第一卖点之后,形成第二次盘整,随后继续上涨。
在图中,MACD 的黄白线创新高,但红柱子面积明显减少。上文中提到过,这种形态一般是次级别顶背驰形成的,如果掌握不了,就可以卖出了,然后持有资金,寻找、等待下一个第一买点或第二买点。
第二买点的构造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下跌,如上面案例中的中国化学;第二种是横盘。如图1-24所示。
从16.03到13.51构成标准的60分钟级别下跌走势,并在13.51处形成图中的第一买点。最后股价上涨到横盘区域之中,并展开盘整,使均线黏合。这样就形成了标准的以盘整为形态的第二买点。
综上所述,第二买点就是某级别下跌走势完成后的上涨或横盘走势中,长短均线第一次黏合或交叉的结束点。对于第二段为下跌而言,就是该下跌走势的次级别第一买点。对于横盘来说,有点复杂,横盘结束后一定有一次上涨,但横盘的结束点不太好把握。就目前的操作系统而言,只能买进后等待,但盈利是一定的。
关于横盘或盘整的结束点,通过后面的文章可以精确把握,但不在均线构成的操作系统范畴内,展开分析内容较多,放在后文中了。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22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