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读懂这一部分,才能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日常的消费的经验,价格上涨,纸币超发(美国人为此还新造了个词:量化宽松。美国人将货币搞成了西门庆的裤腰带,见了女人就宽松了。而我们的经济学界也就跟着裤带宽松起来了。几道口的博士硕士不考也罢,反正虽然口很多,但是都很宽松!一宽松就可能有很多姨太太。)等等所体现的经济现象,与马克思的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结论不一样了。看来,如何不一样,其实倒是马克思本人说得最清楚。正因为说清楚了,所以,此处,也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我们日常的经济现象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环节。当然,这部分要配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来看才好。如果我要来编辑资本论,起码要把这个《政治经济学批判》附在资本论的第一卷的前面。中文版《马恩全集》放在第十三卷。实在是别扭的很。】
(C)铸币。价值符号
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货币的铸币形式【按:货币的铸币形式与流通手段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是母子关系。流通手段是母,铸币形式是子。】。在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名称中想象地表现出来的金重量【按:这半句,重点是想象。】,必须在流通中作为同名的金块或铸币同商品相对立【按:在流通中就必须得称为现实的金块或铸币,也就是你必须得有真的,才能与商品交换,否则谁会卖你东西呢?这句其实是解释为什么流通手段的智能开业产生铸币形式。】。正象确立价格标准一样,铸造硬币也是国家的事【按:铸币归于国家,这是又一层话题。】。金银作为铸币穿着不同的国家制服【按:各国国内的情况。铸币的民族国家化。】,但它们在世界市场上又脱掉这些制服【按:在世界市场上则否定民族国家化。】。这就表明,商品流通的国内领域或民族领域,同它们的普遍的世界市场领域是分开的【按:两个市场,那么彼此的货币也不同,其后面的货币运行规律甚至都会发生某种区别。】。
————————————————————————————————
【下面是我复制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上谈相应的问题的段落的文字。我们看其实差别还是不小的。虽然核心问题没有变,但是明显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容更详细些。不过这点马克思本人早就谈过了,《资本论》的开头这几章的相应的内容需要和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照看。我也是写到这里才想起需要对照看。如果有机会可以把以前的内容再补充上。不过也有点小原因,就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开头的部分论述的非常的严密,不是很方便加入新的东西。本来,他写的就不大好懂,如果再加太多的东西,我怕是就更复杂了。不利于初学。而且我一再说我这《资本论》的读书笔记,也不是深入级的,没有什么太多发明。只是如小学生一样,弄清马克思究竟都说了什么,这是我的主要任务。所以,大体都是分层次段落,点出重点,梳理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这样比较低级的工作。而且我这样的工作在国内也不是首例,国际上我知道有个日本人写了类似我这样的。我的可能更像传统读书的方法,就是用这种加按语的方法,其实也是懒人法。国内的,我知道很早有一套中央党校出版的《资本论》的解读,也是做分层这类的工作,比较严谨和官方。一共是三本一套,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我觉着《资本论》这部书最好是逐字逐句的去抠着读。如果不熟悉文本,上来就读分层释义,其实还是有些跳级。所以我做的就是更低级的工作,小学生读课文的水平。但是为什么在货币这部分考虑加上了《政治经济学批评》的内容呢?我主要是考虑,马克思的 这部分关于货币的论述对于我们当代的经济工作有着非常强的现实的指导意义。说到底,就是马克思的这部分的现实性是非常强的。彼此参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金在它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上取得了一种特有的Façon〔形状〕,它变成铸币【按:在这里是强调形状,而在上文是形式。这里更通俗,但是上文则更准确。】。为了使它的流通不因技术困难而受到阻碍【按:技术困难,就是说得能实现。】,它是按照计算货币的标准来铸造的【按:铸造的标准,也可以说是怎么铸造的,就是按照计算货币的标准来铸造。】。铸币是这样的金块,它以一定的花纹和形状表示它含有镑、先令等货币计算名称所指的金的重量【按:铸币是个什么东西。这是描述性的解释。我们现在都很少听到这个词了。具体看,具有几个要素:1花纹,2形状,3计算名称,4重量,也可以说是标志数量。】。正如造币局价格由国家规定一样,铸造的技术事务也由国家担任。作为铸币的货币,同作为计算货币的货币一样,有地方性和政治性【按:货币具有地方性和政治性。】,讲不同的国家语言【按:国家化。】,穿不同的民族服装【按:民族化。】。因此,作为铸币的货币的流通领域是不同于商品世界的普遍流通的、限于国界内部的商品流通【按:与上文比,这里侧重国内,当然也提到国际了,这里只是从商品世界这个角度区分国际和国内市场。且,区别是铸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区别。而货币的两个市场,两个领域,上文说的更清楚。下面我们先来看《资本论》的接下来的原文。】。
因此【按:表因果关系,承接上文。】,金币和金块本来只有形状上的差别【按:世界货币的金块和民族化的、国家化的铸币之间的差别。没有本质区别。】,金始终能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按:这是自然的。】。[注:当然,探讨造币税之类的细节,决不是我的目的。但是,为了驳斥浪漫主义的献媚者亚当·弥勒对“英国政府免费造币”的“慷慨精神”的赞扬[72],可以引用达德利·诺思爵士的一段话:“金银象其他的商品一样,有它的来潮和退潮。只要从西班牙运到一批金银……就被送往伦敦塔去铸造。不久又会需要金条和银条,以便再输出。如果金条和银条都没有了,而是恰巧都用来造币了,那怎么办呢?那就把铸币再熔化;这不会有什么损失,因为所有者对造币不用花费分文。但国家受到损失,不得不为了喂驴子而支付捆草料的费用。如果商人〈诺思本人是查理二世时代的一个大商人〉必须支付造币费,他就不会轻易地把他的银送到伦敦塔去了,而且铸币总是会比未铸的银有更高的价值了”(诺思《贸易论》1691年伦敦版第18页)。【按:铸币要交税。我们敬爱的牛顿先生就是干这个的。】]它离开造币厂的道路,同时就是通向熔炉的道路【按:金块的生命历程:造币厂——熔炉。下面解释为什么要做铸币。要融化。】。这是因为金币在流通中受到磨损,有的磨损得多,有的磨损得少【按:这是必然的。可是,这个必然存在的物理现象却引出了下面极为可怕的问题。】。金的名称和金的实体,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开始了它们的分离过程【按:开始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同名的金币,具有了不同的价值,因为重量不同了【按:磨损的结果。】。作为流通手段的金同作为价格标准的金偏离了【按:这里已经上升到金自己的智能之间的彼此矛盾了。即流通手段和价格标准的矛盾。】,因此,金在实现商品的价格时【按:买东西的时候,支付的时候。你真正需要掏出货币的时候。】不再是该商品的真正等价物【按:可以说你拿出的不是你拿出的。这似乎是矛盾,其实不难理解。你的一元的金币,只有在铸币厂的时候是名实相符的。但是必然经历很多人的手,必然磨损。可是你还是当1元金币和对方进行交易,而对方也按照你是一元金币的标准给你商品。所以,对方肯定是吃亏了的。所以马克思说不再是该商品——金币——的真正等价物了。】。中世纪和直到十八世纪为止的近代的铸币史就是一部这样混乱的历史【按:名实不符,但是又不得不名实不符。而名实不符必然要遭到纠正,因此,这样如西西弗一样来回折腾,货币史自然也就混乱了。我国历史上也是如此。把到手的高质量的铜币刮去边儿,然后再继续按照原先的价格去买卖东西。这种贼奸的办法,就导致货币不值钱了。】。流通过程的自然倾向是要把铸币的金存在变为金假象,或把铸币变为它的法定金属含量的象征【按:这后半句是解释前半句的,即解释什么是金假象的。也就是明明是真实的货币,但是在流通交易中却是按照它的名义价格,而非真实的自身重量来交易。而名义价格是不会受到损失的。但是实际上,手中的金币早就被磨损了,所以买者手中的金币并不是它真正代表的价格,可还是按照它真正代表的价格进行交易。】。这种倾向甚至为现代的法律所承认,这些法律规定,金币磨损到一定程度,便不能通用,失去通货资格【按:这自然要从新铸币了。而铸造之前当然得融化旧币。所以,这里交铸币税 是必然的。你拿来的不是一镑的黄金,但是你走的时候却是要拿走一镑的黄金。这个税,除了要补充造币局的劳动外还必须补偿这一部分已经磨损没有的黄金。马克思在这里论证了铸币税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马克思说这不是他的目的所在,但是这是他的结论的自然结果。但是,我们这里不多的文字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介绍的内容却很多,非常的详细。由于马克思的这个《政治经济学批判》很少有人看,所以我就将相关的段落全复制在下面简单的学习下。】。
可是【按:这个可是,要和上面那段《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引文连着看就行。当然最好是去看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原文。】,金块和金铸币的差别【按:也谈二者的差别。】,并不比金的铸币名称和它的重量名称的差别更大【按:这里对比进度铸币名称和重量名称。也就是名义重量和实际重量的区别。】。在后者表现为名称差别的,现在只表现为形状差别【按:这是说的是金铸币彼此间的差别。】。金铸币可以投进熔炉,再sans phrase〔直截了当地〕变成金【按:变成金块。】,反过来,金块只要送到造币局去,就能取得铸币形式【按:变化铸币。】。从一种形状转到另一种形状,又从另一种形状回到原来的形状,看来是一种纯粹技术性的事务【按:似乎不重要,看起来不重要的意思。其实很重要。下面详细解释。马克思的解释可以说真是超出我们的意料。】。
把金衡100磅或1200盎斯的22开金拿到英国造币局去,可以换得46721/2镑或金索维林,把这些金索维林放在天平的一端,把100磅金条放在另一端,它们的重量相等,这证明素维林不过是在英国造币局价格中用这个名称来表示的具有特定的形状和印记的金的一定重量【按:以索维林为例。这里其实说这种情况下名实才相符。这是证明名实相符与否的办法。】。这46721/2金索维林从许多不同地点投入流通,被流通吸收后一天完成一定的流通次数,有的完成的次数多些,有的完成的次数少些【按:进入流通了。】。如果每一盎斯一天平均流通10次,那末1200盎斯金将实现12000盎斯或46725索维林的商品价格总额。不论你把1盎斯金怎样颠来倒去,它决不会重10盎斯。可是在这里,在流通过程中,1盎斯事实上重10盎斯。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存在,等于它所含的金量乘它的流通次数【按:流通中发生变异了。原因马克思这里说清楚了。】。因此,铸币除了它作为具有一定重量的单个金块的实际存在外,还取得了一种从它的职能产生的观念存在【按,这句话是解释前面这以一当十的原因的。注意,这里只是在流通中产生。这个实际存在的1盎司事实上完成了10盎司的任务。】。可是,索维林不论流通1次或10次,在每一次单独的买或卖中,总只是当作1个索维林发生作用。好比在1个作战日,1个将军及时出现在10个不同的地点而代替了10个将军,可是在每个地点上还只是这同一个将军【按:更为详尽的通俗的解释。】。在货币流通中由于速度代替数量而引起的流通手段的观念化【按:这个观念化的产生是必然的。一个实际的东西因为在流通中要发生作用,而变得观念化了。实际的变成了虚幻的,可是虚幻的又确实完成了实际的任务。完成了十次真正的交易,而且并没有涉及到欺骗行为。】,只涉及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职能存在【按:产生的条件。】,而不包括单个铸币的存在【按:单个铸币和流通中的铸币的区别。其实是静止状态的货币。】。
然而,货币流通是外部的运动【按:货币要和现实生活接触,和其他物体接触。】,索维林虽然non olet〔没有臭味〕,却在复杂的社会中周旋【按:复杂的社会,总括。】。铸币由于同各种各样的手、荷包、衣袋、褡裢、腰包、匣子、箱子、柜子等摩擦而磨损了【按:具体的各种环境。这些地方写的真好,感觉和《福尔摩斯探案集》一样细致,凸显了老英国的社会氛围。】,这里掉一个金原子,那里掉一个金原子【按:初读到此,你一定会哑然失笑,惊叹于马克思的锱铢必较,他真是犹太人出身!完胜夏洛克。连一个金原子都不放过。就这精神,西方的经济学家能比得过吗?资本论这样的伟大著作,如果不是浸润金银千年的犹太人写,真是其他人难以写出来。才大心细。马克思这种细致,细致出魔鬼来!】。它在尘世奔波中磨来磨去,日益失去自己的含量。它因使用而损耗【按:产生损耗。】。让我们来看一个其本来面目看来只是略受损害的索维林吧。
“面包师今天刚从银行领到一个崭新的索维林,明天便把它付给磨坊主,他支付的索维林,已经不是那个本来的(veritable)索维林,它已经比领取它的时候轻了一些。”[注:Dodd.《Curiosities of industry etc.》.London,1854.[多德“工业奇迹”1854年伦敦版第16页]。]【按:英国人也犹太化了。】
“显然,单单由于日常的不可避免的摩擦的作用,铸币也就必然一个一个地不断贬值。要在任何时间内,哪怕是在一天内,把轻量铸币完全排斥于流通之外,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注:《The currency question reviewed etc.by a banker》.Edinburgh,1845,p.69 etc.[“一个银行家评通货问题”1845年爱丁堡版第69页等等]。“如果一个稍受磨损的埃巨的价值比一个全新的埃巨的价值少些,那末流通就会不断遇到障碍,而且没有一次支付会不引起争论。”(热·加尔涅“从上古至查理大帝统治时期的货币史”第1卷第24页)]【按,可见,使用受到磨损的金币是流通所必须的。必须满足流通的需要。这样金币自身的磨损只好忽略了。】
内部控制的概念有哪些(内部控制概念及常见问题分析详解)
杰科布估计过,1809年欧洲有38000万镑,到1829年,即过了20年,有1900万镑因磨损而完全消失了。[注:W.Jacob.《An historical inquiry into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 precious metals》.London,1831,Vol.Ⅱ,ch.ⅩⅩⅥ,p.322[威·杰科布“贵金属生产和消费的历史研究”1831年伦敦版第2卷第26章第322页]。]【按:磨损量还是很大的。】因此,如果商品在跨进流通的第一步上就脱离流通,那末铸币在流通中走过几步之后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却比它实有的还大【案:代表的比实有的大。】。在流通速度不变时,铸币流通得越久【案:速度不变,而流通时间长。】,或者在同一时间内它流通得越活跃【案:跟更多的商品进行交换。】,它作为铸币的存在就越是同它的金银的存在脱节【案:结果。越运动,自己越不是自己。越名实不符。现象和本质就会发生差别。运动,发生矛盾,不可避免的,从运动产生矛盾,马克思的这个例子,真是绝了。从纯一到二,必须运动。有、无,虚实、存在和不存在,各种对立的范畴,通过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就都产生出来了。而且这些都是货币自身的范畴。这已经由客观世界进入主观世界了。货币通过交换而产生的这些自我对立的范畴,。如果谈到矛盾论,那么矛盾的开始有没有矛盾,从货币的这个例子看似乎是可以的。但是却又不是绝对的。因为货币本身的量、名、都是和人相依寸的,而且也只有在交换中才可以。因此,矛盾的开端是否有矛盾,也是相对而言的。但是相对本身也依然是矛盾的。货币的这个在交换中产生的名实不符的矛盾是与主体人相关的。】。余下的是magni nominis umbra〔一个伟大名字的影子〕[注:引自古罗马作家路卡努斯的历史叙事诗“发萨罗战役”。——译者注]。铸币的肉体只是一个影子【案:存在的反倒是不存在了。】。它原来因流通过程而加重【案:这个貌似不是商品交换的流通,而就是普通的倒手的意思。】,现在却因流通过程而减轻,但是在每一次单独的买或卖中仍旧当作原来的金量【案:虽然分量减轻了,可是还是按照不减轻的使用。】。索维林成了虚幻的索维林,成了虚幻的金,但是仍然执行着法定金币的职能【案:索为林的例子。】。其他物因为同外界接触而失掉了自己的观念性【案:越接触越真实,所以观念性的东西就少了。】,而铸币却因为实践反而观念化,变成了它的金体或银体的纯粹虚幻的存在【案:铸币却观念化了。存在的反倒不存在了。或者说实际的存在却成为虚幻的存在。本来是火,现在却只是光。】。由流通过程本身所引起的金属货币的第二次观念化,或者说它们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的分离【案:总结性概念。】,一方面被政府、另一方面被私人冒险家利用来从事各式各样的铸币伪造活动【案:铸币伪造活动的现实依据。我国就是私自造币。】。从中世纪初至十八世纪末的整个货币铸造史,就是这两方面的、互相对抗的伪造铸币的历史【案:大约世界货币史,在纸币之前也大体如此。官方造币,造假币,造劣币,民间自己造币。这里还仅限于金属货币。从这里看西方的金本位的历史自然也是一团混账。从这里看,货币史的混乱不堪其实是有其必然性的。】。库斯托第所编的多卷本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文集大部分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案:建议中央编译室把这套文集翻译过来,从而让大家详细了解西欧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货币史和经济史。】
可是,金在它的职能范围内的虚幻存在,同金的实际存在发生冲突【案:存在矛盾。这里的矛盾是冲突,即不能和谐共存的情况才是冲突。这冲突是从前面自然存在的矛盾中得出的。】。在流通中,一个金铸币丧失的金属含量较多,而另一个丧失的较少,于是一个索维林的价值实际上比另一个更大【案:实际中的同而不同。同样的货币却不同的重量。】。但是,因为它们在作为铸币的职能存在上是等值的【案:职能相等】,实际重1/4盎斯的索维林并不比表面重1/4盎斯的索维林有更大的价值【案:不等而等,不同而同。在这里真假对错就都一样了。在这个范围里。】,所以分量十足的索维林一部分就会在不老实的所有者手中受到外科手术,流通本身曾经在它们分量轻的兄弟身上自然地做过的事就会人为地加在它们身上。它们被刮削,它们的多余的金脂进入熔炉【案:可见,这种不道德的事情其实也是有学理根据的。】。如果46721/2金索维林放在天平上,平均重量不是1200盎斯,而只是800盎斯,那末它们在金市上就只能买到800盎斯的金,换句话说,金的市场价格就升到它的造币局价格以上。每个货币,尽管分量十足,但它在铸币形式上的价值会比它在铸块形式上的价值少【案:貌似是好买卖。所以金块反倒值钱了。】。分量十足的索维林会反过来变成它的铸块形式【案: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金属铸币被融化为金块。其实这就意味着流通中国的铸币更少了。自然流通中的铸币就会慢慢再次值钱。】,因为在这种形式上,较多的金比较少的金有较多的价值【案:较少的金应该是指被人为有意识地故意地刮削薄了的那些金币。而金块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旦相当多的索维林减少了金属含量,以致金的市场价格经常高于它的造币局价格,那末铸币的计算名称虽然不变,但是它今后只会表示一个较小的金量【案:金币被刮薄了,自然包含的是较少的金量。此时名称不变,而金量却少了。这自然就意味着名实开始发生分化了,不在完全一致了。】。换句话说,货币的标准会改变【案:因为金量减少到了一个新的等级了。所以标准其实自然就改变了。】,金今后会按照这个新标准来铸造【案:新标准发生作用了。】。金作为流通手段而发生的观念化,会反过来改变金曾借以成为价格标准的法定比例【案:注意这句话标志着又一个意思。上文是说因为刮削黄金而导致金币出了新标准。这是从物理因素到观念因素。此处是从观念因素开始反过来再影响价格标准。】。这样的革命过了一定的时间会重新发生,所以金无论在它作为价格标准的职能上或作为流通手段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动,而一种形式的变动会引起另一种形式的变动,反过来也是一样【案:这句话其实是总结性的。不能把金看成是不变的。而我们现在出于维护自己的财富的角度出发,特别是看重黄金保值的功能,也就是作为价格标准的职能的不变的特点。马克思这里当然明确地说了,其实也是变化的。当然,黄金在流通领域中作为流通手段也会变化,这在今天的普通大众的经济学宣传中几乎是骇人听闻的看法。然而,马克思前面的论证是无可辩驳的。只不过我们现在不读马克思的书,所以他一百多年前的看法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了。同时,不同职能之间彼此还会影响。而正是这个不同职能之间的影响对我们理解货币的本质带来极大的困扰。】。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现象:在所有现代民族的历史上,金属含量本身虽不断减轻,但仍采用同一个货币名称【案:民族国家内货币的自我矛盾。名实不符。】。作为铸币的金和作为价格标准的金之间的矛盾同样也变成作为铸币的金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之间的矛盾,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就不仅在国界以内而且在世界市场上流通【案:这样差异、矛盾就传遍全球了。】。作为价值尺度,金总是分量十足的,因为它只是当作观念的金来用的【案:只有观念的金才是真正的价值十足。因为观念不会磨掉原子。】。金在孤立的W—G行为中充当等价物时,从它运动的存在立即回到它静止的存在【案:注意,马克思这里提到孤立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一次买卖。】,但是在它充当铸币时【案:因为铸币意味着不停地进行买卖交换。】,它的自然实体就不断同它的职能发生冲突【案:自然实体不断地变小。】。要完全避免金索维林变成虚幻的金,是不可能的,但是立法想在它的实体减轻到一定程度时把它收回,不准它再当铸币通用【案:实际上也只能这么办。在实物金属时代。否则金币早晚会磨没有了。】。例如,按照英国的法律,1个索维林失去的重量超过0.747克冷,它就不再是合法的索维林。英格兰银行从1844年到1848年间称过4800万个金索维林,用的是柯顿氏金秤这种机器,它不仅辨别得出两个索维林之间1/100克冷的差别,而且像一个有理智的生物那样,把分量不足的索维林立刻推上一块滑板,使它滑进另一架机器,这架机器就以东方式的残酷无情把它锯碎【案:马克思的例子。这当然就意味着金币就进入了熔炉了。名实差别达到一定程度就解体了。不能差太多。任何名实不符的情况都是如此。】。
————————————————————————————————————
【案:下面是资本论原文的。上面横线上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相应的内容的。】
既然货币流通本身使铸币的实际含量同名义含量分离,使铸币的金属存在同它的职能存在分离【案:承接前面的意思。算是总结上面的意思,从而开启下面的内容。】,所以在货币流通中就隐藏着一种可能性【案:在流通中;隐藏着;可能。注意马克思这三个措辞。换言之,之外是不行的。】: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职能【案:这就是可能的内容。注意,马克思这里提到的是代替铸币的职能,而不是代替货币的职能。这一句是本自然段的核心内容。】。铸造重量极小的金币或银币在技术上有困难,而且起初是较贱的金属而不是较贵的金属(是银不是金,是铜不是银)充当价值尺度,因而在它们被较贵的金属赶下宝座之前曾一直作为货币流通,这些事实历史地说明了银记号和铜记号可以代替金币发挥作用【案:对货币史的总结,马克思提出的是银记号,和铜记号。而不是金币和铜币。从此看,我国历史上那些大量的铜币或者是铁币其实不过是金币的符号象征而已。这是他们能够被使用流通的根本原因。所谓货币问题,其实大部分都是流通领域的问题。而将我们的铜币看作是铜记号,这是非常深刻的,甚至是令人震惊的。但是又不能不认为他老人家说的对。】。这些记号在铸币流通最快因而磨损最快的商品流通领域中,即在极小额的买卖不断重复进行的领域中代替了金【案:功能作用。】。为了不让金的这些侍从永远篡夺金的位置【案:黄金永远是王者。】,法律规定一个极小的比例,只有在这个比例内,它们代替金来支付才能强人接受【案:法律规定。注意这个法律的规定是在前面的黄金可以磨损的现实情况下制定的。进而言之,法律不是任意制定的。经济法律也不是任意制定的。经济法律是在原子可以磨掉这样的纯物理因素对人们的商品交换的影响下做出的。法律,作为一般来说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样似乎可以任意而为的产物,在这里就行不通了。法律不是任意的产物,而是有现实基础的产物。】。不同种铸币流通的各种特殊领域当然是互相交错的【案:各种的货币兑换。形成互相交错。】。辅币在支付最小金币的尾数时与金同时出现【案:注意这点,马克思认为或者说指出这样的情况就是辅币,黄金以外的货币,是黄金交易的找零钱。黄金肯定是用来进行大额交易的。我这里强调的是马克思对于铸币的定位,当然这个铸币不是黄金而且银铜铁等。】;金不断地进入零售流通,但是又因与辅币兑换而从那里不断地被抛出来。【案:金因为流通而退出流通领域,这是一个马克思要说 的意思,其次就是这种情况不是我们后来说的什么劣币驱逐良币这种混账概念。而是因为找零造成的金退出流通,而那些非金的金属币进入流通。这种情况也应该给以重视。】[注:“如果银币从来不超过小额支付所需的数量,它就不可能积累到足以进行巨额支付的数量……用金进行巨额支付,也必然包含用金进行零售贸易:金币的所有者,拿金币进行小额购买时,除得到所买的商品外,还可找回银币;这样,那些本来会成为零售商的负担的银币余额,就会离开零售商,回到总流通中去。但如果银的数量多到不用金就可以进行小额支付,那末,零售商人从小额购买中就只能得到银,而这些银就必然会在他的手中积累起来。”(大卫·布坎南《大不列颠赋税和商业政策的研究》1844年爱丁堡版第248、249页)]【案:马克思这种辅币和黄金币的关系,所引出的大卫布坎南的这个小注的内容,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其实给我们提供反思我国历史上为什么会长期以白银为主的经济原因。我们知道西方的经济是以黄金为主的。而我国历史上长期是以白银为主的。这里给我们的提示就是黄金适合大额交易,而我们的白银适合小额交易,或者说是零售。这种零售的前提就是1交易的频次高,总是要交易,计算,找零。2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繁荣。这恰恰是零售量大的原因。3从宋后期开始,我国主要是小农为主的国家,小农经济为主体,这样客观上为零售的高需求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在中国宋元时期经济发达繁荣时期,欧洲还是封建城堡的封建主时期,那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商品交易的需求不旺盛。当然,不旺是相对于我们中国当时的请来说的。欧洲的中世纪并不黑暗。大量的零售交易,而且又有保值储藏的功能,介乎铜币和铁币这种不值钱的流通领域的铸币和黄金这个货币之王的之间,就只有白银了。所以,白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被广泛使用,成为全民的偏见和民族意识,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必然到别无选择。白银交易体系的后面是中国自唐灭亡以后直到民国时期整个中国经济状况的反应和浓缩。反过来说黄金适合大额或者 是大宗交易,那么在我国历史上也只能是在极为有限的地方使用,而不可能成为日常零售的铸币。比如在汉代武帝时期著名的酎金案,其所揭示的就是黄金乃是诸侯向中央政府上缴的类似税金的收入。这样的场合当然是极为少见的。要知道我国可不是白银生产大国。因此,其广泛使用,必然是经济原因造成的。而这个原因的背后依然可以看到黄金为货币之王的影子。我国使用白银的历史并不是排斥黄金的,而是以黄金为货币之王作为前提的。因此,虽然白银广为使用,其实还是以黄金作为最终的货币。】
银记号或铜记号的金属含量是由法律任意规定的【案:法律任意规定。马克思的这个看法值得注意我们知道,其实并不是如此,在货币史上,我们的汉代五铢钱也是长期摸索才找到的单位。但是,马克思这里是将银币和铜币作为记号来看的。也就是符号。那么这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呢?接着看下面。】。它们在流通中比金币磨损得还要快【案:比黄金还不耐磨损。】。因此,它们的铸币职能实际上与它们的重量完全无关,就是说,与任何价值完全无关【案:马克思这个看法是从其铸币职能这个角度来说的。】。金的铸币存在同它的价值实体完全分离了【案:前一句说的是银记号,铜记号的流通与其价值无关,这句顺到黄金上了。】。因此,相对地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纸票,就能代替金来执行铸币的职能【案:这就顺到纸币上了。】。在金属货币记号上,这种纯粹的象征性质还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案:注意,高度注意,马克思的这句话是理解这一段的核心关键,也是我们理解货币史的核心关键问题。很明显,马克思这句是后加的,补充性质的。从而可以解释铜币和铁币为什么做为流通的铸币还可以有贮藏的功能。换言之,这是它们的金属性造成的。在这里,虽然是金属性的货币,但是却只想着符号的功能,因为他们就是作为流通职能而存在的。我们在货币史上确实是忽略了铸币的符号性这个特点。简言之我国古代,当然西方的也是,银币,铁币,铜币都是金属性和符号性的二元物。】。但在纸币上,这种性质就暴露无遗了【案:纸币彻底暴露了流通职能的中的货币的虚幻性,符号性。我们传统上重视我们金属货币的保值性,而忽视了其变化所体现的符号性。实际上我们也该意识到这点,否则那些铜币和铁币何以经常发生贬值?】。我们看到,困难的只是第一步【案:第一步就是把黄金看作流通周转的手段。只要进入这个周而复始的环节,那么它的虚幻性就暴露无疑了。很有意思的是我们中国的纸币,从宋代的交子开始,也是和金属铸币同时流通的。可以说,交子以纸币的特征从反面印证了当时的金属铸币的符号性特征。这一小节的内容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化特征。为下面纸币的纯符号产生做准备。】。
这里讲的只是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案:进到国家强制流通的纸币的时代。这几乎就是现代了。】。这种纸币是直接从金属流通中产生出来的【案:纸币和金属铸币流通的关系。我们看宋代的交子正是因为交换的需要,其实就是流通的需要而产生。注意,当今的比特币不具有这个特点。不是现实的贸易需要产生的。虽然比特币对应了所谓的世界货币,但是其现实本身身没有为世界贸易所采纳。而现实的世界贸易的货币的基础其实仍然是基于黄金。】。而信用货币产生的条件,我们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还是根本不知道的【案,从马克思这里看,信用货币和我们传统的交子还不是一个概念。】。但不妨顺便提一下,正如本来意义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一样,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案:彼此的两种区别。流通手段产生是基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换模式。注意马克思这里的这个看法,从而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产生的纸币和例如我国古代的那种交子性质的纸币区分开。还有我们清朝末期出现的那种所谓的银票。都是流通产生的纸币,而非信用货币。作为存在钱庄上的存单性质的银票,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纸币来自于金属流通。这是流通领域产生纸币的典型代表。而现代西方的银行的基础是信用货币。我国古代的票号和钱庄是基于流通职能产生的纸币。二者确实不同。而支付职能产生的信用货币,为西方的庸俗经济学的混账逻辑:信用创造货币理论奠定了基础。而现代信用货币又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之所以敢提前支付,也就借贷给企业,是因为企业可以再生产还回来。这种情况在传统的流通职能为主的时代是不存在的。我们看电视剧《乔家大院》提出的汇通天下,根本的目的还是在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银票不过是流通手段。也就是说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时代和以执行支付职能为主的时代,其生产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从根上看,钱庄也好我国的票号也好在职能上就没有给企业放款的功能。当然短期借贷是可以的。但是这不是主要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是打不过现代以信用货币为基础的银行的。马克思的这点回答了我国清末山西票号何以最终失败的问题。当然也回答了胡雪岩失败的问题。我国古代的纸币虽然是国家强制发行,很具有信用货币的特点。但是实际上恐怕还不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起源于支付职能,而传统中国的纸币还是为了流通。】。[注: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卡·阿伯尔博士和弗·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1858年柏林版第1卷第54页)关于金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的问题,英格兰银行的一位“经理”曾在“上院委员会”(银行条例委员会)上作证说:“每年都有一批新的sovereigns〈不是政治上的君主,而是金镑的名称索维林[73]〉变得过轻。在一年中以十足重量流通的一批索维林,经过这一年的磨损,到下一年放在天平上就重量不足了。”(《1848年上院委员会》第429号)]【案:本小节的重点是讲纸币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也就是纸币的诞生。】
国家把印有1镑、5镑等等货币名称的纸票从外部投入流通过程【案:纸币进入流通环节。这一部分开始讲述纸币的流通规律。】。只要【案:注意只要这个提示。】这些纸票确实是代替同名的金额来流通【案:不超过同名金的数量。】,它们的运动就只反映货币流通本身的规律【案:在这种情况下,纸币的运行规律就是金的流通运行规律。】。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案:注意,马克思这里强调纸币的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规律,不是全部规律。马克思的这个看法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大众似乎就是将纸币流通规律看作全部的货币流通规律了。】只能【案:马克思强调只能。即别无它途。】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案:纸币流通规律产生的条件。而且是充分条件。】。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案:下面叙述规律内容。】:纸币的发行限于【案:这是限定条件。】它象征地代表【案:纸币和金的关系。注意是象征性地代表。不能篡权越位。】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案:实际流通的,不是虚幻的想象流通的,落脚点是数量。数量是核心。】。诚然,流通领域所能吸收的金量经常变动,时常高于或低于一定的平均水平【案:需要特别交代的问题。算是补充性的问题。】。但是,一个国家的流通手段量决不会降到一定的由经验确定的最低限量以下【案:可以从经验得知的,最低下限。最低限度决定流通货币的存量。】。这个最低限量不断变动它的组成部分,就是说,不断由另外的金块组成,这种情况当然丝毫不会影响这个量的大小和它在流通领域内的不断流动【案:最低限度也是变而不变。】。因此,这个最低限量可以由纸做的象征来代替【案:这个最低限度,贵金属的流通的所需的最低限度也是,或者说就是,或者说才是纸币的量的最低限度。】。但是【案:转折。】,如果今天一切流通渠道中的纸币已达到这些渠道所能吸收货币的饱和程度【案:饱和。】,明天纸币就会因商品流通发生变动而泛滥开来【案:纸币泛滥。】。一切限度都消失了【案:限度消失了。】。不过【案:再转折。】,如果纸币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了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案:超过限度的情况。】,那末,即使不谈有信用扫地的危险【案:信用扫地的危险。】,它在商品世界毕竟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那个金量,即它所能代表的那个金量【案:这是突破合理限度后的情况。依然是代表所能代表的。】。例如,如果一定的纸票量按其名称代表2盎斯金,而实际是代替1盎斯金,那末事实上1镑比如说就是1/8盎斯金的货币名称,而不是原来1/4盎斯金的货币名称了。其结果无异于金在它作为价格尺度的职能上发生了变化,同一价值,原来用1镑的价格来表现,现在要用2镑的价格来表现了【案:这次变动的是价格尺度的职能了。因为突破了合理的限度,那么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就影响到了价格尺度的职能。这是这两个职能的矛盾和联系。如果不突破限度,两个职能相安无事,如果突破,那么就会引起价格尺度这个职能的连锁反应。而价格尺度职能的影响则是全局性的,无可避免的。关于流通规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经济学说史的部分有一个更为详尽的说法:在一定前提下,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的增减,或流通中的价值符号量的增减,对商品价格似乎起着同样的影响。如果商品交换价值借以表现为价格的金银的价值降低或提高,那末,由于商品的价值尺度发生了变动,商品的价格就提高或降低,而由于价格提高或降低,就有较多或较少的金银作为铸币来流通。但表面现象是,在商品交换价值不变时价格随流通手段量的增减而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流通中价值符号量降到必要水平之下或升到必要水平之上,那末,这个价值符号量就通过商品价格的降低或提高被强制地化为那个必要水平。在这两种情况下,似乎是同一原因产生同一结果,休谟就紧紧地抓住了这种表面现象。】。
纸币是金的符号或货币符号【案:纸币是什么的答案。纸币是货币符号这点必须从其流通领域产生这个根本环节来看。】。纸币同商品价值的关系只不过是:商品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案:符号的根源。】。纸币只有代表金量(金量同其他一切商品量一样,也是价值量),才成为价值符号【案:马克思特别强调。】。[注:第2版注:甚至最优秀的货币问题著作家,对货币的各种职能的理解也是很模糊的,例如,富拉顿下面的一段话就是证明:“就我们的国内交换来说,通常由金币和银币执行的各种货币职能,同样可以有效地由不兑现的纸币的流通来执行,而这种纸币除依法获得的人为的约定的价值外,没有任何别的价值。我想,这个事实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只要纸币发行量保持在应有的限度内,这种价值就完全能适合于内在价值的目的,甚至使价值标准成为多余。”(富拉顿《论流通手段的调整》1845年伦敦第2版第21页)这就是说,由于货币商品在流通中可以被单纯的价值符号代替,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货币商品就成为多余的了!]【案:马克思当然是在批判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根本来说,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我们从马克思这里看到其实并不是任意的,纸币符号在质上必须是代表金,否则就不是货币符号。其次必须在货币流通量的范围内,否则就会降低自己的价格尺度职能。如果降低太多,那就是废纸了。因此,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是受着金的量和质的两个方面的因素约束的。】
最后要问,为什么金可以用它本身的没有任何价值的符号来代替呢?【案:最后一个问题。】而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金执行铸币或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被孤立起来或独立出来时,金才可以被代替【案:纸币代替金的条件。】。当然,就个别金币来说,这种职能并没有独立出来,虽然磨损了的金币的继续流通已表明这种职能已经独立出来。金块只有实际处在流通中的时候,才是单纯的铸币或流通手段【案:强调实际流通这个环节。】。对于个别金币不适用的情况【案:比如被收藏没有进入流通环节的金币。这个情况其实是被排除在外的。】,对于能由纸币代替的最低限度的金量却是适用的【案: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个范围内的金就都适用。其实此时的这个金量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含义。这是社会货币的最低标准,所以是普遍性的。】。这个金量经常处在流通领域中,不断地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从而只是作为这种职能的承担者而存在【案:纸币作为符号代表这个整个金量内的金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因此,它的运动只表示商品形态变化W—G—W的对立过程的不断互相转化【案:这就回归到基本的经济规律上来了。】。在这种形态变化中,商品的价值形态与商品对立,只是为了马上又消失【案:商品价值形态,就是金币。】。在这里,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独立表现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案:独立存在的,又是转瞬即逝的。几乎就是观念般的存在。】。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案:货币又被其他实在的商品所代替。】。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案:可以完成任务了,这个任务就是商品交换。】。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案:货币的满足商品流通的职能消解了物质的实际金币的存在,不需要实际的金币存在了。】。货币作为商品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能,因此也能够由符号来代替【案:转瞬即逝,是符号存在的直接原因。转瞬即逝可以理解为存在的但是又是不存在的,因此,可以为符号所代表。时间也正是如此的概念。】。[注:由于金银作为铸币或只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变成了它们自己的符号,于是尼古拉·巴尔本就推论说,政府有权“提高货币价值”,就是说,例如,可以替名叫格罗申的银量起一个较大银量的名称——塔勒,这样,就可以用格罗申当塔勒来偿还债务。“货币因经常点数而磨损和减轻……在交易中,人们注意的只是货币的名称和通用与否,而不是银的量……国家的权威使金属成为货币。”(尼·巴尔本《新币轻铸论。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第29、30、25页)]但是,货币符号本身需要得到客观的社会公认【案:社会公认这个条件。毕竟符号有偶然性,人为性这个外在的形象。因此,公认就是必须的。这不过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罢了。】,而纸做的象征是靠强制流通得到这种公认的【案:靠强制流通。】。国家的这种强制行动,只有在一国范围内或国内的流通领域内才有效,也只有在这个领域内,货币才完全执行它的流通手段或铸币的职能,因而才能在纸币形式上取得一种同它的金属实体在外部相脱离的并纯粹是职能的存在形式【案:民族国家的存在是纸币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此来说,世界货币自身就是矛盾的概念。因为货币,必然是民族国家的,纵然是黄金,也得以铸币的形式存在,而铸币的形式当然要有国家的背书。因此,以比特币作为世界货币的想法,首先是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我们知道,国际法是世界上法律部门中最为软弱的一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将立刻清除。
什么是古诺模型(古诺模型怎么画)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7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