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这两个字无时无刻不是每个股民都想做的事。
但是,什么时候是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股民,很多人觉得明明到底了,马上买进去,结果股票继续跌,所谓的底部变成了半山腰!
今天的内容是关于抄底的一些技巧,看看底部来临时会有哪些信号!
成功抄底一般具备4大条件:
1、大盘出现见底信号,大盘企稳,个股的上涨概率更高。
2、板块走强,形成共振,概念板块拉动。
3、个股基本面优秀,行业中的龙头。
4、技术形态较强,K线走势具有特殊信号趋势。
先来介绍三种常见的底部形态:
一、圆弧底
圆弧底形态看起来像一个圆形的底部。
就像圆形底一样,该模型包含一个延长的U形。但是,该模型还包含了1到2周的整合期,这是股价趋于下降的时期。这个模型看上去像一个右侧带有手柄的咖啡杯,是潜在上升趋势的标志。
一般需要注意的是盘中圆弧底在用于对个股分析时比较有效,但指数出现一个圆弧底往往未必有像样的涨升。
二、V型底
V形底是熊市反弹行情常见的底部形态。
主力机构利用熊市淡薄的市场人气,在股指下跌接近底部时,以连续长阴下跌的方式,使投资者产生恐慌心理,在低位抛出手中筹码;然后再利用连续长阳快速上攻,使深度被套尚未平仓的投资者在上涨初期减亏平仓,以便在下跌后期和上涨初期加快建仓进程。
三、W型底
W底形态是形态学中一个重要的形态,其走势外观如英文字母“W”。
W底形态属于一种中期底部形态,一般发生于波段跌势的末期,一般不会出现在行情趋势的中途,一段中期空头市场,必须会以一段中期底部与其相对应,也就是说,一个W底所酝酿的时间,有其最少的周期规则,所以W底的形态周期是判断该形态真伪的必要条件。
这类盘中底部形态判断比较容易,形态构成往往时间长,可操作性相对强,这种情况适用于短线爱好者操作或普通投资者选择买点时使用。
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底部形态,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抄底成功的可能性大呢?
下方给大家介绍10种抄底技巧。
第一种:快速下跌之后
大盘或是个股在经历长时间的下跌之后,会突发的出现下跌加速,而后成交量则连续的增长,这时候就是大胆买进的时机。
第二种:一根大阳线之后出现三个以上小阳线或十字星
当个股在经历长期下调之后,在回升之后放量出现一根大阳线,之后连续出现三个不断向上的小阳线或是十字星,这表示后市的上涨可能很大,可以立即买进。
航天军工股票最新分析(航天军工有哪些龙头股)
第三种:底部放量涨停
在底部位置如果放量出现一个涨停,不管是短线或是波段,都会是比较好的买进位置,所以在出现涨停之后可以跟进。
第四种:均线向上金叉
个股在大幅下调之后,反弹拉升然后出现缩量回踩,这时候如果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以及40日均线出现三线汇聚,形成金叉,出现再次上攻的迹象,那么就是大胆买进的时候。
第五种:平台底
股价在5日均线附近连续平盘三天,迫使5日线和10日均线形成金叉或者5日线上翘、10日均线下移速率变慢,具体的要求是三天中第一天收小阴线,第二天收小阳或小阴,第三天收小阳,整体看三根K线是平移的。三天内小阴转小阳。
第六种:海底月
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天收中阴线或者大阴线,第二、第三天收上升形态的小阳或十字星,并且三天中有成交量放大趋势的迹象。
大阴线好比是一只大船沉入海底,但在底部受到强大的支撑,并有超过其下跌的能量维持它的上升,因此假如说均线系统是往上的,中线指标看好,没有理由认为该大阴线是行情的中止,应该考虑这是主力刻意打压造成的,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新一轮行情的旭日东升。大阴转小连阳。
第七种:阳夹阴
即二根阳线中间夹一根阴线,意思是说第一天股票上扬受到抑制,第二天被迫调整,但第三天新生力量又重新介入,因此这种上升就比较可靠,后市向好的机会多。两阳夹一阴,多方炮。
第八种:均线星
在底部均线系统刚修复往上的时候,往往会在均线附近收一个阴或者阳十字星,这是多空力量平衡的一种表示,但发生在底部,第二天极容易出现反弹或者往上突破,这是一种不引人注目的形态。底部均线十字星。
第九种:三红兵
在均线附近或者下方连续出现三根低开高收的小阳线,并且量有逐步放大的趋势,预示着有小规模的资金在逢低吸纳,后市将看好。低开高收三小阳。
第十种:探底线
当天开盘低开在均线的下方,而收盘在均线的上方,这是主力为了进一步做行情而刻意做出来的,按照惯性原理后市理应看涨。低开大阳。
不在抄底中暴富,就在抄底中毁灭,可见抄底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诀窍。
有的底部,只不过是下跌中继,所以,对于一些形态的底部还是要保持谨慎,学技巧千万不要学傻了,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去分析,谨慎一点总是没错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将立刻清除。
什么是上证指数(为何上证指数一直在3000点附近)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7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