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是否要扩大规模,是否有能力扩大规模,或者不能再继续扩大规模了,这些问题只能交给市场去评判。有些时候,企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企业可以抢抓这次机遇,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防御性地位;也有些时候,进一步规模化,已经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范围,这是对企业的苛求;而在很多市场上,由于已经高度饱和,在扩大规模也是不可能的。
当鞋子合脚的时候,脚就会被忘了
不可否认,扩大规模是企业经营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无可争议。但是把它作为战略目标是错误且危险的,这么做只能把企业引向失败。规模化不应该是为实施战略而进行的投入,而应该是战略实施的结果。因此,它不能在一开始被作为目标提出,而应该是对经营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能明确认识到这一点,且把它毫不妥协的落实到行动上,那么即使有规模也只是暂时性的,他们终究还是会回到原先的老路上重蹈覆辙。
规模大小绝不应该成为企业战略的目标,企业需要的不是做大,而是做强。在任何可以想象的情况下,企业规模也不会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一味追求做大的企业,只是被表面的光鲜外表所蒙蔽,说得形象一点,这就好比分不清何谓肌肉何谓脂肪一样。在这一点上,有一个很容易搞混的关键点:正确的企业战略的确会带来增长,并且最终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但是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反过来这句话就不成立了。草率的决定地域扩张,增加生产线,错误实施收购与兼并的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大规模的增长,这一点不难办到。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复杂程度的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尽管绝对数量上升了,而且这是可以看得见的,所以被错误的当成是企业获得经营绩效的证明;但肌肉与脂肪比例关系却因此失去了平衡,但是由于它们不可见,所以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什么是产权比率(如何用产权比率,分析长期偿债能力)
想要准确无误地区分健康和不健康的增长,需要用到的衡量参数只有两个。第一个参数是市场地位。如果企业规模扩大且增长是市场地位改善的结果,那它们是健康的,但是反过来,规模扩大和增长无论如何也起不到强化市场地位的作用。第二个参数是企业的生产率。在以往的经验中,生产率总是处于被忽视、被错误定义和错误衡量的尴尬境地。只有在最优秀的企业里才配有专门针对生产率的研发机制,只有全要素生产率才是评判增长唯一可靠的指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销售额增长伴随着总生产率的提高,那么这种增长是很健康的。这就好比医学上的成长能促使肌肉力量的上升,身体变得更强壮。如果在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中,总生产率停滞不前,就会导致臃肿。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仍可生存。但是如果销售额增长的同时,总生产率却在下降,那就说明企业“生病”了。
太多我们所谓的“管理”实际上只是让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总的来说,企业规模是由销售额和员工人数决定的。当然在有些市场上,企业规模必须非常大。但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看,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发展契机,导致规模的重要性迅速下降。越来越多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使用的技术,现在中小企业也能承担得起了。大企业的办事流程沉冗繁琐,其中层管理层行为缺乏方向性,官僚作风盛行等,这些都削弱了大规模带来的好处。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规模,而是实力;不是数量,而是速度和质量。有些企业虽然是惯常意义上的大规模,但在单独的经营领域中力量却很薄弱:还有一些我们说的小企业,或者顶多算是中型企业,却是各自经营领域中的强势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将立刻清除。
什么是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详解)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7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