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聚焦:中国稳增长发力对美联储加息影响不大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全球通胀分化,主要反映政策应对差异。
中美消费品领域的通货膨胀出现了明显分化。美国通胀高企的同时,中国消费品领域通胀水平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并且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也差别巨大。
海外供应链恢复偏慢存在一定影响,但从高频运输数据、劳动参与率,PMI新订单与生产的差值等角度来看,影响已经趋势性减弱。不过不排除地缘政治带来的能源类大宗商品的短期走高。
相比供给偏弱,需求强才是主导美国价格高涨的主要因素,需求强则源于本轮海外财政、货币剧烈扩张。一方面,美国GDP与PCE的两年滚动相关系数显示,通胀更多源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而非总供给曲线。另一方面,海量流动性流入市场,为本轮通胀埋下了隐患,而财政“撒钱”式的发力,居民收入状况不仅没有明显恶化,反而得到大幅改善,使得宽松的流动性顺利流入了消费品领域。
解铃还须系铃人:两国阶段性政策分化已经难以避免,中国稳增长政策对美国通胀影响预计不大。
其一是主导因素来看,美国通胀已经处在探顶阶段。从我们之前的分析来看,美国通胀主要压力来自财政、货币的极度宽松,其次是全球供应链恢复偏慢。而政策转向收紧意味着主导通胀的因素开始转弯,供应链也处在不断修复的状态。因此通胀的主导因素在减弱。
k线图怎么看(k线图分析的三要素解析)
其二是中国稳增长政策发力,涨价压力主要集中在国内定价的大宗商品。中国建筑业总投入占全球25%左右,第二位的美国仅10%;进一步对下游行业梳理,无论基建还是地产,对国内定价大宗商品(黑色、建材)拉动更加明显,而对国外定价的大宗商品(原油、有色)拉动作用偏弱。一方面,地产投资的下行极大冲销了基建上行的影响。另一方面,退一步讲,即使稳增长对相关商品拉动比较强烈,也更多集中在国内定价大宗,对国外定价大宗商品边际影响不大,进而对美国通胀影响也不会成为主导。
其三是历史复盘来看,稳增长发力阶段,美国通胀并未受到明显影响。07年至今有四段时间基建投资明显超过GDP增速,分别是09年3月-09年12月,13年3月-15年6月,15年12月-17年12月,20年12月-21年3月。稳增长落地与美国CPI涨跌并无必然联系,前两个阶段美国CPI还是下降的,并且四个阶段绝对值均低于2%的长期通胀水平。
国内经济:煤炭价格回升,地产销售仍弱。
上中下游:上游煤炭、阴极铜价格回升,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中游动力煤价格回升,水泥价格持续下跌;下游土地成交大幅下跌,商品房成交量保持平稳。猪肉、蔬菜价格均有所降低;利率基本平稳,汇率整体稳定;
三大需求:餐饮业小幅上行,地产成交持续低迷,基建投资相关领域与上周相比略有下降,出口景气仍向好;
产业链:农产品期货价格总体下跌;黑色、有色、石化产品价格整体持平,保供稳价加码初见成效;电子持续景气,汽车边际好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将立刻清除。
几点开盘(A股、港股、美股交易时间汇总)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6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