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一)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可以由中央银行按主观意图充分控制其规模,有相当大的主动权。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贷款数量,处于被动地位。
(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灵活的,多买少卖,多卖少买都可以,对货币供应既可以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它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三)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时效性强,当中央银行发出购买或出售的意向时,交易立即可以执行,参加交易的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金数额相应发生变化。
(四)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可以经常、连续地操作,且具有很强的逆转性。它在必要时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由买入有价证券转为卖出有价证券,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使该项政策工具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大的波动。它不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缺点)
(一)中央银行只能在储备变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数量上准确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
(三)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特别是要有发达的国债市场,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与弹性等特征。这就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四)中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存证券。
(五)它必须要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基本内容及意义分析)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一)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影响其信贷扩张的能力与信贷紧缩的规模。
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是中央银行影响金融市场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资金比较匮乏时,就会在公开市场购买有价证券,从而产生扩大信用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效应。反之,则相反。
(二)通过影响会员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数量来控制市场利率。
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三)发挥了对市场利率的导向作用。央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灵活的特点,配合利率调整,适时调整公开市场业务债券回购利率,并适当引导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变化。
公开市场业务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利率水平,而且可以间接影响利率水平。当中央银行大量购买有价证券,就会引起有价证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从而实现扩张政策。因此,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对社会公众对不同期限证券的需求额以及利率结构造成改变。
(四)通过影响利率来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五)为政府债券买卖提供一个有组织的方便场所。公开市场业务促进了债券一级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并开展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现券交易,提高了债券的流动性,降低了财政部和政策性银行的发债成本,保证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成功。
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要是通过购入或出售证券,放松或收缩银根,而使商业银行储备直接增加或减少,以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由此可见,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
据央妈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公开市场操作的总结是 “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该年第二季度以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保持在2.20%不变,既未受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而下降,也未提高,发出明确的平稳信号,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预期管理,促使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发挥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作为短期市场利率中枢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将立刻清除。
微信账单怎么查(怎么删除恢复)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5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