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随着这一时间节点出炉,关于我国是否需要建设福利国家,学术界出现了不同看法。
有学者主张,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必须真正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也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绝对不是“等靠要”,要避免有些福利国家出现过的陷阱。
“福利国家”制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8月27日,宗越踏上了从北京飞往斯德哥尔摩的航班,开启了人生的新一段征程。
作为今年秋季入学瑞典隆德大学自然地理生态系统科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宗越向记者道出了她选择去瑞典留学的原因。
“主要是基于高中时期曾赴瑞典当过一学年交换生,已经对瑞典当地的习俗、语言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定了解。瑞典当地人大多热情友好,而且那里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融洽,这是我所向往的。”宗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她在高中当交换生时,就已经知道瑞典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高福利国家。
“瑞典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都完全免费。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都能享用免费的午餐和免费的班车。瑞典政府每年补助3000克朗给每个学生,相当于人民币约2218元(编者注:据9月22日汇率,1瑞典克朗=0.7393人民币)。”宗越说。
除了瑞典,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往往被视为福利国家。
与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诸多西式舶来品相似,福利国家概念也是舶来品:一种由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基本福利职能的政府行为模式。
而这些国家进入这种模式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在2018年根据标志性事件,确定了世界各国进入福利国家的时间(见表格),比如英国工党于1945年大选中提出创造福利国家的政策主张,胜选后的工党政府履行了竞选诺言,进而建立了首个福利国家。
(资料来源:年份与名义人均GDP来自杨立雄2018年的研究,今日美元价为使用wind数据库的GDP平减指数计算将名义人均GDP折算所得。制表:孙久文)
我国未来是否需要建设成为福利国家?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支持中国建立福利国家。他在今年8月出版的《读懂未来中国经济》一书撰文称,应着手建立中国特色福利国家。他表示:“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共享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化过程,建设福利国家既是在更高发展阶段体现现代化本意的最高目标,也是现代化的最后冲刺阶段,为加强社会保护以避免遗漏任何一个群体的最后手段。”
蔡昉所指的中国特色,包括七个“有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他看来,国力到达一定发展阶段,必然走这条路。
但是,也有专家对我国建设“福利国家”这一概念提出不同看法。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福利国家”不是一个概念,它讲求劳动伦理。
“作为社会个体而言,要认识到一个重要原则,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共同富裕绝对不是等靠要,要避免福利国家的陷阱。”吕德文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福利国家”是一个西方概念,如果我国采用这一概念,一定要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而不照搬西方概念和福利模式。
杨宏山认为,我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经济体和社会共同体,跟西方一些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所建设的福利国家相比,肯定不是一个概念,在运作机制和整个系统设计都要复杂得多,要避免让社会产生“等靠要”的联想。
“我们不如发挥东方的智慧和想象力,打造一个更加中性的、更具有本土化的新概念,表达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愿景。”杨宏山说。
人均GDP和收入中位数,哪一个衡量福利国家标准更准确?
蔡昉在近日演讲中表示:“按照一般规律,在人均GDP一万到两万五千美元,社会福利水平(政府支出占比)从26%提高到36%的水平,就是一个福利国家。”
以这个标准来看,不少国家进入福利国家时并不符合此条件,比如德国和法国,加入时人均GDP分别为4269美元和6870美元。
快币怎么兑换成人民币(提现比例详解分析)
对照这个标准,中国目前是否达到了福利国家的水平?
来看两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这也是我国人均GDP历史上首次突破1万美元。紧接着在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挑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2447元,也超过了1万美元。
这就意味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符合蔡昉提出的人均GDP标准。
再看社会福利水平(政府支出占比)。记者从政府官网及各种会议文件中,均未检索到我国社会福利水平数据。如果看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2019年这一数据为24.11%,2020年为24.17%。
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看来,目前公布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我国的福利水平。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降低政府支出,一直是国家的政策方向。客观地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今后仍需在民生改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与此同时,对用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是否准确,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
杨宏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较,收入中位数能够真正反映一个国家大部分人真实的收入情况。
什么是收入中位数?这是指用统计学上中位数的概念来衡量某地区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是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后,位居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在杨宏山看来,相较于人均收入,收入中位数更贴近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如果存在贫富差距,某地区的人均收入可远远大于收入中位数。
“中位数相比平均数更准确,也是一个比平均数更为重要的指标。”杨宏山说。
我国距离福利国家还有多远?
尽管我国人均GDP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但是收入水平和目前世界上主要福利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我国仍有5.6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90%的人月收入低于5000元。月收入在5000元-10万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数量为1.2亿人,月收入超过10万元的高收入人数为3110万人。
鉴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给出的“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时间节点,蔡昉称,我国政府从现在到2035年正处在这个阶段上,因此我们必须要真正建立中国特色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有很多优点,比如医疗免费、初等教育免费,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免费。
但是其反面影响也不小,比如,使人们依赖福利而变得懒惰,滋生慵懒文化,使人们丧失积极工作的激情等。
杨宏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英国作为福利国家,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整个社会显得“老态龙钟”,人们统称之为“英国病”。
在他看来,英国早期建设福利国家,当地的工会是阻碍新技术应用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英国工会肯定希望解决就业,保障大家的福利。而新技术的使用,比如大数据等人工智能的使用,使就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国对新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国家政策支持,相比英国要好很多。”
孙久文表示,英国虽然医疗是免费的,但弊端也很多,比如效率很低。“在英国即便医院只有3-5个人去就医,也可能要排半天。因为英国的医院住院是免费的,有人就把医院当养老院。”
针对学界一些建设福利国家主张,孙久文表示,“我们现在还是要做大‘蛋糕’,不能搞平均主义。现在共同富裕的重点之一还是应当放在增加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收入上。”
杨宏山也认为,目前阶段还是要以发展作为核心使命,发展还是第一位的。“首先还是要做大‘蛋糕’,而不能将福利国家所讲的‘分蛋糕’作为第一要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将立刻清除。
存定期哪个银行利息高(利息怎么计算)
原创文章,作者:菜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5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