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区块链系统要么使用工作量证明(PoW)或者是权益证明(PoS)共识算法,燃烧证明(PoB)是一种实验中的可能替代方案。
总的来说,区块链共识算法负责保护网络安全以及验证交易。
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例如比特币,其构建的场景是矿工在竞争中找到复杂加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第一个找到某个区块的解的矿工将他的工作量证明(区块散列)广播到网络的其它部分。分布式的节点网络将验证该证明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的话,矿工有权利将区块永久添加到区块链中,并获得新生成的比特币奖励。
当我们谈到权益证明的区块链时,共识算法以不同的方式工作。权益证明算法不使用散列函数,而是用数字签名证明币的所有权。新块的验证由叫做区块”锻造者“或”铸币者“完成,他们以确定的方式被选择出来。锻造者拥有的币越多,那么被选为区块验证者的可能性就越大。与工作量证明系统不同的是,大多数权益证明系统不提供区块奖励,锻造者从验证区块得到的奖励都是交易费用。
尽管燃烧证明算法与工作量证明和权益证明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用其特定的方式来达成共识和验证区块。
燃烧证明(PoB)
虽然有不止一个版本的燃烧证明算法,但 Iain Stewart 提出的燃烧证明概念可能是加密货币领域最公认的。它被提议作为权益证明共识算法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本质上来说,燃烧证明看起来像是能耗更低的工作量证明算法。基于燃烧证明的区块验证并不需要大量的算力资源或依赖强大的挖矿硬件(例如ASIC)。相反的是,加密货币被故意销毁(燃烧),作为一种在区块链中“投资”的方式,因此候选矿工们不需要投入物理资源。在燃烧证明的系统中,矿工投资到虚拟采矿平台(或虚拟采矿电力)。
换句话说,通过销毁加密货币,用户能够能够证明他们对网络的投入,获得“挖矿”以及验证交易的权利。由于销毁币的过程代表虚拟挖矿能力,用户在系统中销毁的硬币越多,他/她拥有的(虚拟)算力就越大,因此被选择作为下一个区块验证者的机会越高。
燃烧证明是怎么工作的?
简单来说,燃烧硬币的过程包括将币发送到一个公众可验证的地址,在那里币将无法在拥有或者使用。通常,这些地址是随机生成的无私钥地址。当然,燃烧硬币的过程会降低市场流通性并造成稀缺,从而导致其价值的潜在增加。但更重要的是,硬币燃烧是投资(确保)网络安全的另一种方式。
工作量证明区块链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矿工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才能最终获利。这意味着矿工们在激励作用下会行为诚实地帮助网络,以防止初始投资被浪费。
这个想法跟燃烧证明类似,但是燃烧证明区块链并不投入电力,劳动力和算力,而是应该通过燃烧硬币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来保证投资。
与工作量证明区块链类似,燃烧证明系统将为矿工提供区块奖励,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预计奖励将包含燃烧硬币的初始投资。
什么是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LN)这一概念由Joseph Poon和Thaddeus Dryja在2015年提出。该项目的主要想法是设计一种链下支付协议,用于解决比特币面临的可扩展性问题。同时,这个概念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加密
如前文所述,实现燃烧证明有不同的方法。虽然有些项目通过燃烧比特币来进行燃烧证明挖掘,但其他项目通过燃烧自己的原生加密货币达成共识。
燃烧证明与权益证明
燃烧证明与权益证明的一个共同点是区块验证者必须投入他们的硬币才能参与共识机制。然而,权益证明要求锻造者将他们的币变为股份,通常将其锁定。但如果他们决定离开网络,他们可以拿回加密货币并在市场上出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永久的市场稀缺性,因为币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流通。另一方面,燃烧证明的区块验证者必须永远销毁它们的加密货币,造成永久性的经济稀缺。
燃烧证明的优缺点
这里列出的优点/缺点是基于燃烧证明支持者的一般论点,不应被视为已证实的事实。关于这些论点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测试才能被确认为有效或无效。
优点
-
更可持续,降低能源消耗。
-
无需挖矿硬件,硬币燃烧采用虚拟矿机。
-
加密货币燃烧减少了循环供应(市场稀缺)。
-
鼓励矿工长期投入。
-
加密货币分配/挖矿更加去中心化。
缺点
-
有人说燃烧证明不是真正环保的,因为被烧毁的比特币是通过工作量证明挖掘产生的,这需要大量的资源。
-
没有证明可以在更大规模(的区块链网络)上工作。需要进行更多测试以确认其效率和安全性。
-
对矿工所做工作的核查往往会被推迟。它没有工作量证明区块链那么快。
-
燃烧加密货币的过程并不总是透明的,或是可以被普通用户轻易验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硬分叉和软分叉
任何软件都需要不断更新以解决问题或提高性能。 在加密货币领域,这些更新被称为分叉。 由于加密货币是去中心化的网络,因此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被称为节点)都需要遵循相同
原创文章,作者:掘金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0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