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好少讲技术,唯独是区块链就经常被大企业同政府吹捧,但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讲什么?
经过了2018年的加密货币大跌市之后,人们对比特币Bitcoin等加密货币的兴趣不再,不过,这无损大企业和媒体继续吹捧区块链,好像JP Morgan最近就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JPM Coin,而本地企业也相继发表区块链项目,一时之间,人人都讲区块链,网络上也涌现大量关于区块链的文章和影片。问题是,似乎没有人知道区块链是什么,不是他们不知道正确的定义,而是因为区块链根本就没有定义。区块链根本就没有定义。
大家都说Bitcoin 就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我们先谈一谈这个。比特币Bitcoin 是一种电子货币,在2008 年发布。电子货币不是新事物,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有出现,香港的八达通也是一个早期的电子货币例子。一般的电子货币会由单一机构发行,在单一平台上使用或交易。而Bitcoin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第一个不需要中央发行、不依赖任何单位、可以通过网络点对点使用的去中心化电子货币。
建立去中心化货币必须要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货币的首要条件是稀缺性,它必须要限定流通量,才有交换的价值。钞票的稀缺性在于它难以复制。可是,在电脑上,再复杂的数据都只是数据,可复制是电子数据的本质,而可复制的电子化的钞票意味着可以多次使用和花费。这问题称为一币多付问题(double spending problem)。一般的电子货币,依靠一个中央帐本去决定记录的真确性,任何交易都必需要经过中央系统进行,而这个系统就担起确认交易和防止一币多付的责任。
可是,Bitcoin 是公开的,而且容许使何人自由加入,在这样的去中心化系统,没有谁可以信任,那么要怎样确认交易呢?Bitcoin 就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方法,运用密码学(cryptography),把资料块串连起来(chain of blocks),组成总帐本,记录系统从头到尾的每一笔交易。密码学使网络上任何一个人也能够验证这些纪录,亦难以窜改。因为要去中心化,Bitcoin 在设计上亦作了相当大的取舍:它要耗费极大量电力运算以确保系统的一致性,而且因为总帐本并不在特定伺服器上,每一个网络节点上都要有完整的数据副本,因而大大限制了它的交易容量。
Bitcoin 出现的背景,是在08 年金融海啸之后,骇客们对经济不公义的一个回应。它是一个用演算法取代国家货币政策的实验,是不满集中化的货币受政府和利益集团所操纵而提出的替代方案,背后承袭着90 年代密码庞克(cypherpunk)文化,强调私隐、匿名性(anonymity)和反审查(anti-censorship)。因为是开源软件,Bitcoin 之后亦衍生出其他的去中心化系统,例如分散式运算平台Ethereum。
只不过,今天企业和政府谈论的「区块链」和Bitcoin 的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什么是区块链?这可能就是你想要的答案
没看过猪走路,也吃过猪,就算没有接触过任何区块链产业的事物,相信你也已经听过这个新兴的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能做什么?本文将用白话文解释这些问题。让我
一个区块链,各自表述
虽说区块链起源自Bitcoin,但是在Bitcoin的论文里,其实从来没有提及区块链(blockchain)一词,有的只是串连资料块(chain of blocks),以哈希链时间戳(hash -linked time-stamping)来确保资料完整性。而且,它对这个方法也没有大篇幅说明,因为它并非Bitcoin首创的,在Bitcoin论文中也只是引用早在1991年发表的研究。我们经常说的区块链,只是后来的人自行表述而已。
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谈论区块链时,都会极力地把区块链和Bitcoin 等加密货币区分开来。无他,因为没有中央控制,加密货币容易令人关想到欺诈、清洗黑钱、犯罪等问题,而且企业对它们不能控制的系统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趣。有些企业就提出了私有化的区块链(private blockchain)的概念,和Bitcoin 的开放网络相反,只有获授权的人能够存取这个私人区块链。有些人索性把它叫作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以作区分。
把技术延申到不同的应用场合,例如把去中心化技术应用在集中式系统,本身并无不妥,但问题是,在私有化系统中,Bitcoin耗费大量电力的运算变成毫无意义。Bitcoin创新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去中心化网络上确保交易的一致性,而一个不需要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实际上就和一个分散式共享资料库没有多大分别。很多人称区块链的优点,例如分散式共识、不可窜改,其实在Bitcoin或者区块链出现之前早已是普遍使用的技术。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Arvind Narayanan说:「私有区块链只是换了个名字的共享资料库」。著名密码学家Bruce Schneier更直接,认为私有区块链纯属炒作。
私有区块链只是换了个名字的共享资料库
我们可以从一些例子看到区块链的意义有多大弹性。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有关爱沙尼亚政府使用区块链的文章,以此作为私有区块链的应用实例,例如《哈佛商业评论》和《经济学人》分别报导称爱沙尼亚的国民数位身份认证系统自2007年就应用了区块链技术。而有趣的是,Bitcoin要到2008年才面世,爱沙尼亚的系统比Bitcoin还早很多年启用。科技评网员Dave Birch调查后发现,它被人称为区块链,只是因为它使用和Bitcoin类似的哈希链时间戳方法去确保资料的完整性,除此以外它和区块链就没有其他关系。
Uber 不会宣传自己使用MySQL
见诸媒体的企业文案里,区块链被想像成能解决够粮食不足、医疗、到身分认证等上百种应用的创新技术,可是在技术和学术圈子里面,这些所谓的区块链应用往往受到不少质疑。在庞大的资本投入、大企业以至政府支持下,我们看到的区块链应用,大都只是停留在示范可行性的试作原型(proof of concept)阶段,在实际场景应用(更不要说大规模使用)的例子依然少之又少。
我并不是说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没有用处,技术本来就应该是不论新旧,只求合用,而加密货币在开放性、小额支付和跨境交易等地方中确有独特优势,亦是一场有趣的技术和社会实验,哈希链本身更是确保资料完整性的重要技术。这些技术都有它们的用途。
但很多私有区块链项目最后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并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题而存在。很多时候,它们是为了「区块链」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在发布会上大谈区块链,却连最简单的操作示范也欠奉。技术的价值在于它能解决问题,好像Uber 不会宣传自己使用MySQL(一个开源资料库软件),不是因为背后的技术不重要,而是要用那个技术应该由实际需要决定,一个应用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才是重点。开发软件产品,都是在大量的可行的设计和办法当中,衡量各种利弊,作出取舍,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倘若企业能够利用区块链概念为契机,推行流程电子化,增进效益,或者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只停留在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没有以用户为本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到热潮冷却,区块链不再有市场营销效果时,我们就会发现资源一直浪费在错误的地方,本应一早改善的问题反而没有人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区块链3.0应用起飞?
区块链3.0 你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开始要讲区块链3.0呢? 是不是还有区块链1.0和2.0呢? 没错XD那本篇会先讲目前既有之应用,区块链的背景故事留在下篇介绍。 在去年IOTA 刚
原创文章,作者:掘金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0on.com/108372.html